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提速法定盈余公积)
本文目录一览: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是什么
提取盈余公积的基数是单位的净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指的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按照规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0%。法定盈余公积的用途: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转增公司资本(转增时所留存的该科目余额不得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
法律分析:公司制企业应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非公司制的企业也可以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
如果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应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依题意可知,公司年初累计亏损2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则可供分配利润为8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的基数为80万元。
根据公司法:因此本年计提盈余公积的基数就是本年净利润的10%,不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分为两部分,一是法定盈余公积,另一部分是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金是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法定 公积金 就是指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企业的盈余公积金有两种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一种是法定盈余公积金(依法必须提取的)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一种是任意盈余公积金(根据 股东 会决定确定是否提取)。企业税后有利润的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应当首先按10%的比例提法定公积金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提取法定公积金后,可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任意公积金。
法定盈余公积金是国家统一规定必须提取的公积金,它的提取顺序在弥补亏损之后,按当年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到注册资本50%时可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转增资本,但企业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法定公积金指的是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积金,即法定盈余公积金,是公司在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依法必须提取的一部分资金。具体来说,公司需从税后利润中提取10%左右的比例作为法定公积金。当这一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公司可以停止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金是指企业从其净利润中,按照法定比例或规定数额提取的盈余公积。详细解释如下:盈余公积金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其中,法定盈余公积金是企业在盈利状态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一定比例或规定的数额,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法定盈余公积不能用于分配股利或转增股份,只能用于弥补亏损、增加注册资本或者转为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公司自愿留存的一种公积金,用于企业未来发展或者应对风险。盈余公积不受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经营状况自主决定留存的金额。
法定盈余公积的计提比例
1、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比例规定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2、法律分析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公司制企业应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非公司制的企业也可以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
3、法定盈余公积的计提比例是10%,会计分录是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结转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杭州法定盈余公积计提基数? ? ? ?盈余公积按本年利润提取,故在会计年度终了提取。
4、法定盈余公积金的计提比例是10%。法定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企业净利润和法定比例计提的盈余公积,当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金额达到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5、但转增资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盈余公积;另一种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按照企业净利润和法定比例计提的盈余公积。
6、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为10%,这一比例是法定要求,旨在确保企业的资本充足性。企业应定期审查并调整其财务策略,以确保符合相关规定。当企业达到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上限,即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暂停提取,这有助于企业的财务规划和资本管理。在弥补亏损方面,企业需注意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处理方式。